政务公开?>? 新闻发布会
全省优化营商环境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
(第五场)
文字实录
省委宣传部外宣新闻处处长张健: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召开全省优化营商环境主题系列第五场新闻发布会,邀请沈阳市委常委、副市长李松林先生,大连市委常委、副市长骆东升先生,介绍沈阳市、大连市积极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建设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下面,首先请李市长介绍情况。
沈阳市委常委、副市长李松林:
各位嘉宾、媒体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各位记者朋友对沈阳市经济社会发展给予的关注和支持,特别是对沈阳市营商环境建设及取得成绩给予充分的报道,借此机会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近年来,沈阳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各项决策部署,围绕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要求,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全市上下倾力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营商环境,“只提交一次材料”等改革举措已成为全市政务服务新名片,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一、强化顶层设计、完善推进机制,推动营商环境建设水平再上新台阶。沈阳市委、市政府始终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沈阳振兴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坚持系统推进、标本兼治,瞄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施优化提升行动。在国家上半年发布的营商环境报告中,我市被评为全国标杆城市,成绩被评定为优异,在80个参评城市中排名第19位,连续两年成为东北地区唯一的标杆城市,是全国进步速度最快的14个城市之一,其中营商便利度得分82.38分,比上一年度提高10.4个百分位,成为全国12个提高10个百分位以上的城市之一;办理建筑许可、招标投标、执行合同、办理破产、保护中小投资者、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等6个指标成为全国标杆。我们积极推进高水平制度创新,迭代推出1.0-4.0版改革方案,配套出台50余个政策文件,构建了“1+N”的营商环境政策体系;不断优化改革推进机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研究部署、亲自督查落实,市人大持续开展营商环境专项执法检查,市政协常态化开展专题协商,形成了主要领导统筹谋划、专班具体推动和相关责任部门协同推进改革创新的工作格局。全市上下对营商环境重要性的认识空前统一,“营商环境就是我们自己”的理念深入人心,“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都是开放形象”的氛围日益浓厚,各方面优化营商环境的行动更加自觉,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截至9月底,全市实有市场主体99.6万户,同比增长9.1%,其中民营经济市场主体95.8万户,同比增长9.3%,占市场主体总量96.2%;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596个,同比增长40.6%。二、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一流营商环境。一是打造办事方便的政务环境。推动“线上办”,以“只提交一次材料”为主线,聚合服务能力、强化数据驱动、深度流程再造,大力推动“价值观+一网通办”改革,依托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等“全程电子化”能力支撑,为企业群众提供统一的线上政务服务门户,全市累计办件量2583万件,全程网办事项占比达到98.9%、实际网办率达到91.4%、即办事项占比达到74.3%,各项主要指标持续领跑全省。推进“掌上办”,将办理频次高、所需材料少的民生相关服务向政务服务移动端集中,上线“我的卡包”“一件事专区”“指尖查询”等7个功能模块,新增“公积金提取”“不动产过户”等174项高频应用,在全省率先实现移动端快捷“教育缴费”,缴纳总金额超1.5亿元。推行“一件事一次办”,聚焦法人和自然人全生命周期办事需求,提供自由组合、按需可选的集成套餐服务,已有“入学”“新生儿”“开美发店”等362件“一件事”上线运行,在全省率先实现“新生儿一件事”实现“掌上办、零跑腿”,全国仅有上海、杭州、郑州实现。“公积金提取”“不动产登记”通过“扫脸”实现“零材料、秒审批”,全国领先。推广“一窗办”,打造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的综合窗口服务模式,市政务服务中心建立医药市场、社会事务等7个综合受理专区,全市综合窗口占比达到85%,为全省最高;791个社区政务服务站点升级为政务服务驿站,实现城区全覆盖,便民服务“就近办”。深入推进工程建设审批改革,通过“带方案出让”、区域评估、告知承诺制等改革手段,将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和不动产登记总体审批时限压缩至40个工作日内(工业类35个工作日以内),审批效率全国领先。深化证照分离改革,直接取消审批68项、审批改为备案15项、实行告知承诺39项、优化审批服务406项,在饭店、便利店等11个业态(领域)实施“一业一证”改革,总体审批时限由345个工作日压缩至46个工作日,压缩比例达86.7%。开展“万人进万企”“一联三帮”活动,全市10473名干部联系帮扶16617家企业,将惠企政策“三直一快”(直送、直办、直达、快办)送到企业,帮助企业落实政策,解决产业链、融资、人才用工等方面问题1268个,推动企业转型发展。
沈阳市委常委、副市长李松林:

  二是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完善营商法规体系,围绕营商环境持续深化和创新引领需要,出台《关于加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实施意见》,在全省率先出台行政规范性文件主体清单,对现行有效规范性和政策性文件进行集中清理,废止982件、修改20件;固化一批实践证明有效、企业群众满意的改革成果,制定了《沈阳市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开放条例》等地方法规。提高司法审判质效,建成集约送达中心,深化“分调裁审”改革,电子送达成功率达95.2%,首执案件结案平均用时从2018年的251天缩短至目前的91.3天,执行完毕平均用时从161.3天缩短至58.6天。促进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解决,设立“知识产权仲裁工作站”,成立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在副省级城市率先实行知识产权案件“刑民行三审合一”办案模式。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质量,在全省率先推进公共法律服务进园区,扩大法律援助范围,组建公共法律服务团,提供法治培训、法治体检等服务,已提供法律援助5590件,解答涉企法律咨询5800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行跨部门联合监管,制定了包含76项检查事项的联合抽查事项清单,在安全生产、环保、建筑、科研、教育等重点领域推行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分四批发布1725项全领域包容免罚清单,全年检查计划下降60.9%,检查企业数量下降47.6%,免予罚款1675余万元,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监管体系逐渐形成。三是打造成本竞争力强的市场要素环境。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全面落实国家各项减税降费政策,上半年,小型微利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3.12万户,减免税额11.34亿元,政策惠及面达100%;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户数2779户,同比增长35%;加计扣除额75.7亿元,同比增长16%;全面取消建筑区划红线连接至用水公共管网发生的入网工程建设费和供水计量装置费,在省级重点园区实施“开门接电”,严格落实降低省工商业及其他用电的销售电价政策,上半年,减免34万企业用电成本1.07亿元;实施土地差异化定价,截至9月,按照差别化政策定价地块12宗,降低企业用地成本约2.4亿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发布城市机会清单,面向全球提供1053项场景合作项目,释放投资机会1.1万亿元,152个重大场景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达1295.3亿;全国首推招投标“信用保函”试点企业清单政策,企业使用“信用保函”即可代替投标保证金和电子保函,释放流动资金15亿元;实行企业资金直拨直达,创新打造惠企资金“免申直达”场景,实现惠企资金“三直一快”,累计拨付各类涉企补助资金22.2亿元。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加大“两步申报”“两段准入”推广应用力度,实现空运全流程无纸化和铁路物流信息全链条共享,1-7月,两步申报应用率排名全国第10位。创建国家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新增开通沈阳至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口岸通道,今年已开行中欧班列322列,位列东北第一。四是打造生态宜居的创新发展环境。促进产业创新,通过基金支持和政策引导,鼓励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支持创新型龙头企业平台化转型,“园区集合贷”首笔业务在沈阳国际软件园落地,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185亿元,全市科技型企业超过800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560家,增长39.4%。优化创新平台,构建“5+4+7+N”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开展创新平台建设年系列活动,引领160个省、市级科技创新平台与国家级重点科技创新平台捆绑联结,打造“一城、一园、三区、多组团”的创新空间格局。完善培育体系,建立“双创+(楼宇、企业、产业链、园区、平台)”模式,全市各类创新创业载体数量达212家,面积达到560万平方米。实施人才新政3.0,促进人才、技术、项目、团队“带土移植”,累计为60个团队提供1.4亿元资助,带动项目投资38.4亿元;围绕全市20条重点产业链开展高技能技工评审,职称与职业技能“贯通互评”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三、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推动营商环境建设取得更大成效。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优化营商环境永远在路上。下一步,沈阳市将继续深入贯彻国家和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树牢为企业群众服务理念,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头等大事”和“一把手”工程,对标国际国内先进城市,全面统筹推进营商环境领域各项改革创新,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创业创造活力,推动新时代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为辽宁振兴作出“三个示范”“两个表率”。一是注重数字赋能,聚焦推进“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一码通城”,打造更多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应用场景,深化“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在线政务服务能力达到全国一流水平。二是全面深化改革,强化以制度创新为牵引,实施高标准营商环境、高质量先进制造业、高品质城市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四个行动”,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打造成本洼地、激发创新活力、争创开放优势。三是突出法治建设,着力在规范执法司法、树牢诚信形象、促进公平竞争、加强法律服务上下更大功夫,不断擦亮法治沈阳、信用环境的金字招牌。四是进一步优化城市环境,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服务品质、生态品质、文化品质,营造出更好的服务环境、人文环境,真正让生活在沈阳的人有温暖、有尊严、有事业、有希望。创造更多拴心留人条件,用环境、事业、待遇、感情留住人才,使沈阳成为投资兴业的热土。最后,感谢记者、媒体朋友们长期以来对沈阳营商环境建设工作的支持、参与和关注,我的发布就到这里,谢谢!
省委宣传部外宣新闻处处长张健:
谢谢李市长。下面,请骆市长介绍情况。
大连市委常委、副市长骆东升:
近年来,大连市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9·28”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家、省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对标国内国际最高标准,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擦亮“办事不找人”“审批不见面”大连名片,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大连“两先区”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建设注入强劲动力。一是持续协同发力,工作合力显著增强。大连市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87个部门、公共企事业单位和区市县“一把手”为成员的营商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市人大、市政协积极组织社会各界人士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建言献策;各地区各部门密切配合、协同发力,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全市围绕重点改革任务,建立多个重点工作专班,组建营商环境评议、监督队伍,群策群力优化营商环境。今年,大连市将市级电子政务、大数据管理、政务信息化建设项目审批等职责划入市营商局,构建了以社会信用监管、大数据技术为支撑,全市上下联动、共谋振兴的营商环境建设新格局。在2020年度的全国营商环境评价中,大连市成为全国进步最快的18个城市之一,其中政府采购、跨境贸易、执行合同、包容普惠创新等指标成为全国“标杆”。今年上半年,大连市新登记市场主体50031户,同比高幅增长20.57%。二是聚焦“办事方便”,着力提升服务效能。结合国家营商环境评价指标整改提升,近三年出台各类改革文件329个。取消下放调整市政府部门行政职权1095项,清理变相审批293项,取消不应收取的证明22项,赋予13个园区309项市级经济管理权限。连续两年组织实施专项行动,推进“放管服”改革和政务服务创新“市区联动”。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一般性企业开办环节精减至1个、开办时间压缩至半天。全市41.55%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告知承诺+容缺受理”。推行“不见面开标”“远程异地评标”,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公平公正规范高效。“证照分离”改革全面推开,528项涉企证照全部纳入自贸片区改革试点。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压缩至47个工作日以内。实施“综合窗口”改革和大厅改造,市县两级政务服务大厅基本实现“三集中三到位”和“应进必进”。市级1225项、区级2229项可在24小时自助服务区办理,实现“政务服务不打烊”。开展政务服务“三统一”改革和“一件事一次办”改革,编制形成覆盖全市政务服务事项的“统一化”申请材料清单17414项,梳理确定110项多部门联办“一件事”,12项多部门联审联办“一件事”已在线上线下同步办理,办结时限平均缩短73%,申请材料平均减少42%,改革经验在全省复制推广。着力推进“即来即办”“秒批秒办”“全程网办”,按省里统计,今年1-8月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实办率69.85%。560项市本级审批事项和98项公共服务事项通过“辽事通”APP实现“掌上办”。布设100台STM政务服务自助机,着力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开展“办事不找人”“审批不见面”专项行动,通过公开“晒权”、规范“用权”、畅通“维权”、建立“找我办”事项联席协调机制等六方面30项措施,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好办、快办。9月8日,央视“新闻联播”对大连市优化营商环境为民办实事予以报道。三是聚焦“法治良好”,着力推进公平公正。通过公正裁决促进社会正义,提升网上诉讼水平,全市法院执行质效全省第一。通过强化执行维护司法权威,建立解决执行难联动机制,提升审判质效,平均办案用时缩减至25.59天。通过严格执法营造公平市场环境,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探索包容审慎监管,在市场监管领域推行首次轻微违法行为告知承诺免罚。通过多元调解化解矛盾纠纷,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解决平台。出台全国首部地方社会信用条例,城市信用监测排名稳居全国前五。持续加强诚信政府建设,就政策公开、权力公开、诚信建设、政务服务、诉求办理、执法监管等方面向社会作出八项庄严承诺。大连市被命名为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四是聚焦“成本竞争力强”,着力强化政策保障。着力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实施阶段性减免社会保险费等政策。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降低企业用电用水用气成本,推行大中型企业“省力、省时、省钱”和小微企业“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服务新模式,企业综合办电时间同比下降37%。减轻企业投标负担,推出公共资源交易投标保证金“电子保函”和“信用保函”业务,为企业释放沉淀资金82亿多元。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开展“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融资纾困专项行动”,成立东北首家“首贷中心”,融资成本下降了216个基点。降低外贸企业成本,进、出口货物整体通关时间较2017年分别压缩77.33%、94.07%。创新推出“单一窗口”、出口检验检疫证书“云签发”和海关“无感稽查”,为企业降低通关成本。五是聚焦“生态宜居”,着力推进拴心留人。打造创业创新友好型环境。大力实施“雏鹰-瞪羚-独角兽-领军企业”梯度培育工程,2021年新增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256家。47个卡脖子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实现“揭榜挂帅”。促进科技成果本地转移转化,登记技术合同4498项,成交额达144.2亿元。加强对企业家荣誉激励,在教育、医疗、科技、文化、养老等服务领域深耕细作,增强城市吸引力。打造更加优良的生态环境。全面开展“治脏”“治乱”“治差”“治缺”,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开展“利剑斩污卫蓝行动”,还市民碧水蓝天净土,从自然生态上为城市“增值”。下一步,大连市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按照“全省领先、全国争先、全球创先”的高标准,通过数字赋能,强化制度性创新,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持续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推进大连“两先区”高质量发展。
省委宣传部外宣新闻处处长张健:
谢谢骆市长。接下来,请记者朋友们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下所代表的媒体机构。
人民日报记者:
沈阳市是全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试点城市,请问今年我们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领域有哪些创新举措?
沈阳市委常委、副市长李松林:
2018年以来,我市作为国务院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城市,持续深入推动工程审批全领域、全流程、全覆盖改革。今年以来,我们持续加大改革力度,出台《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制定46项改革举措,将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和不动产登记的总体审批时限压缩至40个工作日内。一是加快推动区域评估。制定实施细则和环评、水保等9项区域评估应用指南,全市15个功能园区边界全部落位“一张蓝图”,编制完成区域评估报告27份,219个项目实现成果共享。二是推行“带方案出让”。将立项用地、工程建设和施工许可整合为一个阶段,从立项到施工许可审批时限控制在10个工作日内,已有福鞍燃机、德科斯米尔汽车、永安智造等11个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三是实施建筑师负责制。在全部低风险工业建筑项目和部分中小型民用建筑推行建筑师负责制,取消施工图审查环节,实行施工图报备和工程质量安全承诺制,事中事后抽查率不超过50%。四是深化告知承诺制改革。社会投资小型工业、带方案出让、既有建筑改造3类项目竣工验收前的审批事项全部实行告知承诺制,对31项告知承诺事项实行清单制管理,已办结315个告知承诺审批手续。五是强化“多测合一”管控。将规划核实、人防测绘、房产实测等6项测绘纳入“多测合一”,实行“一次委托、联合测绘、成果共享”,已测绘3451个项目。截至目前,已有8445个项目通过平台进入线上联合审批流程,1667个项目取得施工许可,4573个项目完成竣工验收。
中新社记者:
在新闻发布时您提到,大连市今年启动实施了“办事不找人”“审批不见面”专项行动,能否再具体介绍下这方面的情况?
大连市委常委、副市长骆东升:
今年3月,大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大连市擦亮“办事不找人”“审批不见面”城市名片行动方案》,围绕公开“晒权”、规范“用权”、畅通“维权”、建立“找我办”事项联席协调机制、建立立体化监督体系和推进政务服务“审批不见面”等6个方面主要任务,制定了30项具体举措,在全市启动实施“办事不找人”“审批不见面”专项行动。开展这项行动,既是大连市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积极破解企业群众痛点堵点问题的具体行动,也是积极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的实际举措。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专项行动实施半年来,已取得良好成效。一、首次在全市大规模集中“晒权”,共公布权责清单涉及行政职权22921项,政策清单涉及政策443项,公示政务服务事项审核准则,形成清晰、完整、精准、易懂的行政审批准则清单,公示单一事项主题服务513个,所有清单都实行动态更新,全面形成了规范化常态化“晒权”模式。二、切实推进了规范“用权”的制度机制建设,编制了《政务服务运行规范》等系列规范化指引,并上线运行效能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审批效能、实现办事全流程可追溯,确保权力在规范轨道上运行。三、完善了多渠道、多方式的“维权”机制,切实发挥12345热线主渠道作用,并建立了帮办代办和首席代表制度,提供引导、指导、咨询、预审等服务,方便企业群众咨询或维权。四、全面建立了立体化常态化监督体系,充分发挥12345热线、三类监督员(专家咨询员、案件评议员、监督员)、好差评机制、新闻媒体等渠道的监督作用,形成立体化监督体系、开展常态化监督工作,调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优化营商环境。五、创新建立了“找我办”联席协调机制,建立了专班,设置了专窗,理顺了流程,畅通受理渠道,切实解决问题。该机制成立3个月以来,共受理企业群众反映各类疑难问题80件,已办结77件,办结率95%,满意率100%,这项举措深得企业群众欢迎。六、切实推进政务服务“审批不见面”,确定了110个多部门联办事项“一件事”场景设计,其中12个已实现线上协同网办;平均跑动次数减少62%,提交申请材料平均减少46%,办事环节压减81%,办结时限缩短77%。
国际在线记者:
请您介绍一下,沈阳市作为全省“只提交一次材料”试点城市,具体是如何推进的,都取得了哪些突破?
沈阳市委常委、副市长李松林:
今年年初,我市有幸确定为全省“只提交一次材料”试点城市。按照国清书记在全省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的“要把企业和群众‘只提交一次材料’作为政府流程再造的主要目标之一”,我们从供给侧、需求侧协同发力,深入推进“一网通办”“一件事一次办”等主线改革工作,推动“只提交一次材料”落地生效。在供给侧,我们以一体化平台为核心、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为依托,打通数据堵点、聚合应用能力、统一服务输出,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全面推动信息在线提交、材料共享获取、印章在线签署、证照在线出具的“不见面审批”模式,以信息化、智能化的技术手段带动政府内部流程再造。截至目前,全市“只提交一次材料”办件占比已超过70%。与年初相比,全程网办事项占比提升37.1%、即办事项占提升40.1%,网上实办率提升13.2%,政务服务“好差评”满意度达到99.9%,超过85%的办件应用“不见面”方式办理。在需求侧,从企业群众办事需求出发,集成办理事项、精减申请材料、优化再造流程,将原有分散独立的政务服务事项整合成为企业群众视角的“一件事”,为企业群众提供“一张表单、一套材料、一次提交、统一出证”的套餐式服务,优化线上线下政务服务办事体验。截至目前,已有“公积金提取”“入学”“新生儿”等362件“一件事”上线运行,总访问量200万余次,办理量超34万件,累计形成946种办理情形,合并表单同类信息1328项,减少申报材料645个,减少审批时限574个工作日、减少跑动次数313次。更多企业群众切实感受到“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带来的方便。
辽宁日报记者:
有企业群众反映现在到政府部门办事感觉服务态度变好了,手续也简化了不少,但是有时办事创业中,由于涉及多个部门多个审批,还是需要多头跑、多次跑,导致企业群众办事时耗精力、用时长。请问在这方面大连市有没有好的改革办法?
大连市委常委、副市长骆东升:
2020年4月以来,大连市以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政务环境为目标,积极破解企业群众办“一件事”需要“多头跑”“多次跑”的问题。组建专班开展政务服务基础数据申请材料统一化、审核准则统一化、办事流程统一化的“三统一”改革和“一件事一次办”改革,为企业推出“套餐式”服务,让企业群众“只提交一次材料”即可办成多个部门、多项审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前,企业群众要开办一家书店需要办理营业执照、出版物零售(或批发)审批、卫生许可、消防检查、临时占道审批等手续,有时还涉及食品经营许可、用水、用电报装变更等共10余项审批,涵盖市场监管、卫生健康、城市管理、宣传、公安、住建、电网等8个部门。需提交申请材料53份,办理用时49个工作日,需要跑动6次。改革后,企业群众可通过大连自主研发的“一件事一次办”系统或在各区县行政服务大厅“一件事一次办”窗口一次性提交所需材料,就可完成开办书店“一件事”涉及的所有事项。只需提交31份材料,用时13个工作日,最多跑1次,企业群众反响热烈,便利度、获得感大幅提升。我们深刻认识到政务服务基础数据规范化集约化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坚持用“三统一”改革推进“一件事一次办”,将全市995项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分解成不同情形的14707个最小颗粒,分类分步完成17414个申请材料、2107个审核准则和办事流程的精简统一和数字化建模,夯实政务服务数据基础,有效压减自由裁量权,推动权力运行标准化。通过将“三统一”成果模块化导入政务服务共享数据库,让企业群众在办理“一件事”时,可通过自主选择场景,系统智能生成应提交的申请材料、审批人员应遵守的审核准则及办事流程,有力推动了“一件事一次办”改革的搭积木式智能拓展。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利用“三统一”改革颗粒化深度大、标准化程度高、数据化模块全的优势,以“穷尽所有高频申请情形”为目标,以“搭积木”方式逐步构建多部门联办“一件事”全覆盖体系。
省委宣传部外宣新闻处处长张健: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记者提问就进行到这里,请大家积极做好本场发布会新闻报道工作。今天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版权所有:即时比分 主办单位:即时比分办公厅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9号 邮编:110032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372号 网站标识码:2100000037
ICP备案序号:辽ICP备05023109号 联系邮箱:mhwz@yaoyejob.com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