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 新闻发布会
“辽宁这十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
(第六场)

文字实录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外宣新闻处处长张健: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召开“辽宁这十年”主题系列第六场新闻发布会,请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厅长李安财先生,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近年来,辽宁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事业持续发展,努力建设幸福辽宁的重大部署、重要举措和积极成果。同时,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国林先生、省民政厅副厅长王茂彦先生、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陈艳兰女士也出席了今天的发布会,将一同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下面,首先请李安财厅长作介绍。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厅长李安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生保障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要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要着力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更加关注补齐民生领域短板,让人民群众共享东北振兴成果。”特别是8月16日至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强调“小康梦、强国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梦’,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人民谋幸福。”这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民生保障工作高度重视和对辽宁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殷切期望。辽宁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生保障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注重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辽宁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困难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民生保障工作跨跃发展,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兜底保障,4300万辽宁儿女正一步一个脚印地把总书记为辽宁擘画的振兴发展蓝图变为现实。
   一、就业工作稳中向好。坚持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始终把稳就业保就业摆在首位。十年来,即时比分出台多轮次的政策措施,形成完整的就业创业体系,积极推动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创业,我们通过“双百日”攻坚行动、直播带岗“云”就业、大学生智慧就业创业平台等方式,引导青年群体向企业、向县域基层集聚流动,盯紧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从岗位开发、供需对接、援企稳岗、创业扶持、技能培训、就业援助、失业预防等方面综合施策,持续推进均等化公共就业服务,逐步完善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全省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就业质量显著提高。十年来,全省城镇新增就业544.3万人,历年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保持90%以上,累计培训城乡劳动者649.7万人次,累计帮助74.8万就业困难人员、525.6万失业人员再就业,失业率一直保持在合理区间,全省零就业家庭始终动态清零。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即时比分大力开展助企纾困活动,保就业、促经济,打出降成本、稳岗位、扩就业系列组合拳,全省阶段性减免社会保险费396.4亿元,为38万户次企业核发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71.8亿元、稳定岗位1040.9万个次,建立重点企业重大项目用工保障、农民工返岗复工“点对点”服务保障等机制,保住了市场主体,在非常时期实现了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二、社会保障持续完善。十年来,即时比分坚持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努力建设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截至2022年7月末,全省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883.8万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17.2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670.5万人, 分别比十年前增加368.5万人、123.3万人、9.8万人;全省工伤保险参保人数808.5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从无到有,参保人数1032.2万人。完善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支付工作机制,确保了769.7万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持续深化改革,企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实现省级统筹,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顺利“并轨”,建立全省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十年来,即时比分各项社保待遇水平逐年提高,截至2021年,企业离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2861元,增长70%;失业保险金月人均发放标准1558元,增长147.7%;一级工伤人员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和供养亲属抚恤金标准分别为2831元、2215 元、1325元,增长77%、77%、89%。十年来,即时比分持续开展信息化便民服务创新提升行动,强力推进一网通办、跨省通办,社保卡持卡人数达到3870万人、覆盖91%以上人口,拓展社保卡在民生领域应用范围,居民服务“一卡通”格局初步建立。
   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认真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崇高使命,聚焦人民群众所急所需所盼,努力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十年来,学前教育新增幼儿园606所,三年毛入园率93.0%,比2012年提高7.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7.8个百分点,普惠率达87%,公益普惠底色更加鲜明。改造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3000多所,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受益学生47.8万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安置率达100%,从2021年开始全部免除在校孤儿大学生学费和住宿费。深化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成立教育集团1097个,成员学校3788所,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91.7%,惠及中小学生数百万名,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美好期盼。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4.6%,高于全国3.4个百分点,省级示范和特色普通高中占比达到47%。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工作扎实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全部压减,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实现全覆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高等教育在学人数159.2万人,比2012年增加27.2万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500个、省级515个,国家级“双一流”建设高校4所、学科7个,省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15个,区域性职教集团47个,累计培养博士生2.1万人,硕士生29.2万人,本科生162.5万人,高职(专科)生93.8万人,职业教育连续两年获国务院督查激励。高校科技成果省内转化率连续三年在70%以上。不断加强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深入推进东北三省一区高校开放办学,全省高等教育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十年来,学校体育美育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全省教育系统累计创建全国体育传统特色学校1676所、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104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4个,辽宁省美育特色学校758所,所占比例达到45.5%。辽宁学生在世锦赛、世界杯赛等国际竞赛中,获得金牌12枚,银牌7枚、铜牌3枚;在国家级各类体育竞赛中获得金牌415枚、银牌314枚、铜牌332枚。
   四、民政事业兜牢底线。十年来,即时比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秉持“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全面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着力兜住兜准兜好民生底线,基本建立了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专项救助、临时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残疾人生活和护理补贴在全国率先实施,连续10年圆满完成“夏季送清凉”“寒冬送温暖”救助工作。社会救助标准持续提高,截至2022年7月1日,城乡低保平均标准由2012年370元/月、2448元/年分别提高到727元/月、6754元/年,年均分别增长7%和10.7%;城市特困人员平均供养标准由2016年7520元/年提高到14112元/年,年均增长14.6%;农村特困人员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由2016年6615元/年、4407元/年统一提高到9252元/年,年均分别增长5.7%和13.2%。自2018年起,建立实施孤儿基本生活养育标准自然增长机制,连续5年提高孤儿基本生活养育标准,集中供养和散居孤儿基本生活养育标准分别由每人每月1300元、800元提高到2178元、1806元,年均分别增长13.8%和22.6%。十年来,社区治理创新取得成果,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有序实施,社会组织规范管理全面加强,培育发展各类社会组织7.5万个。新冠疫情以来,动员社会力量捐款2.7亿元、捐赠物资价值3.36亿元,参与志愿服务15万余人。慈善社工志愿服务有序推进,即时比分慈善组织(基金会)慈善捐赠总额达到91.3亿元。拓展提升基本社会服务,更好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基本养老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全省有养老机构2165家,机构养老床位20.64万张。十年来,专项社会事务加快发展,婚姻登记实现“跨省通办”,历史数据补录和窗口智能化设备配备工作位居全国前列,沈阳市皇姑区成功获批民政部婚俗改革试点。在全国率先出台公墓管理办法、惠民殡葬和节地生态安葬奖补政策,2012年以来,免费海葬5.3万份,海葬数量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做好福康工程项目,为1840名困难残疾人配置假肢矫形器和康复辅助器具。
   五、卫健保障持续增强。十年来,即时比分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省城乡居民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9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分别降至11/10万和3.0‰以下,健康指标明显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面推进健康辽宁行动,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2012年的10.46%提高到2021年的26.48%,连续十年高于全国同期水平。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向纵深推进,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耗材加成。十年来,即时比分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全省三级甲等医院增加至63家,全省优化组建各类医联体317个,全省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由4.93张提高到7.38张,每万人口拥有全科医生人数由不足0.1人提高到3.86人,医疗资源配置水平居全国前列。重大疾病预防控制水平不断提升,全省结核病年报告发病率降至48.2/10万,艾滋病保持低流行水平,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年报告新发职业病病例数较2012年下降81.2%。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即时比分首创的核酸检测“10合1混采检测技术”成为国家规范,“全场景疫情病原体检测信息系统”在全国推广应用,全省已有3716万余人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全程接种。基层卫生基础不断夯实,全省建强中心乡镇卫生院226所、村卫生室4483所、转型建设社区医院105所。健康扶贫任务全面完成,30余万建档立卡贫困患者100%实现健康干预,分类救治率达到99.8%,实现了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重点人群健康服务不断完善,推动依法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全省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签约2000余对。实施母婴安全和健康儿童提升行动,孕产妇和0-6岁儿童健康管理率均达到90%以上。将“两癌”“孕优”“新筛”等免费服务纳入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十年来,免费提供农村妇女“两癌”筛查462.3万人次,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到99%。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现新突破,全省共有中医医院223个,基层中医馆建设覆盖率95.2%,中医药服务能力和可及性显著提升。即时比分获评国医大师3名,全国名中医6名,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储备居全国前列。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民生保障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聚焦民生关切、注重改善和增进民生福祉,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一条条民生新政实施见效,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生根,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触手可及、清晰可见,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十足。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决定事业兴衰成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面对新嘱托、新征程,辽宁将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聚焦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奋力开创辽宁振兴发展新局面,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外宣新闻处处长张健:
谢谢李厅长。下面进入问答环节,请记者朋友们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经济日报记者:
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即时比分就业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压力较大,请问省人社厅采取了哪些措施,确保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厅长李安财:
年初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即时比分就业工作面临着很大的压力。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高位推动,坚持党对就业工作的领导,坚持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坚决扛起稳就业保就业的政治责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省“两会”均对就业工作作出重点部署;省委书记张国清同志多次对做好就业工作作出指示批示、提出明确要求;省长李乐成同志亲自担任省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今年连续三次主持召开省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省委常委、副省长张立林同志靠前指挥、密集调度,经常深入基层一线调研指导就业工作,两次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就业工作会议上做经验介绍。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和省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通力合作、建立联动机制,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提质加力就业服务,确保了疫情下全省就业局势总体稳定。截至7月末,城镇新增就业29.9万人,完成国家下达年计划的71.2%,超序时进度。
   一是加强政策供给稳就业。在年初制发清单化项目化工程化推进2022年就业工作实施方案,研究出台助企纾困、支持大学生就业创业、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等新一轮13项积极就业政策,统筹实施“2+10+N”系列就业创业工程项目,确保各项工作按序时进度扎实推进。
   二是加大助企纾困力度保市场主体稳岗扩岗。坚持把支持企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全力稳岗扩岗,不断做大吸纳就业“蓄水池”。今年疫情发生后,紧跟国家部署迅速实施两轮助企纾困政策,通过社保“降、返、缓、补、扩”,以及“优办快办”“免申即享”“应享尽享”“容缺受理”等措施推动政策红利直达企业,已为33.29万户企业减负52.9亿元,稳定岗位267万个。
   三是强化就业服务保企业用工。为解决企业招工难问题,针对市场主体和重点群体,打造辽宁就业品牌工程,大规模开展“春暖辽沈?援企护航”保用工促就业10大行动,全省共举办招聘会7473场,提供岗位186.6万个,为6.7万户企业提供对接服务43.3万次,直接帮助22.5万人实现就业。
   四是突出高校毕业生保重点群体就业。坚持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首位,会同教育部门提前谋划、提早介入,年初以来积极开展“十送”服务进校园活动,出台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创业27条政策措施,累计开发各类岗位51万余个。为了巩固成果、接续发力,今年7月又组织开展“奋斗正青春·筑梦在辽宁”高校毕业生就业“双百日”攻坚行动,做到工作不断线,第一阶段从7月到10月中旬,面向应往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重点开展,确保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实名登记工作跟踪回访率和就业服务率均达100%;第二阶段从9月上旬到12月底前,面向2023届毕业学年高校毕业生提前启动。同时,将帮助6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列入省政府十大民生实事,截至7月底,已帮助4.6万就业困难人员和25.1万失业人员就业,实现零就业家庭至少一人就业。今年8月,又启动实施即时比分“精准服务促就业·暖心援助惠民生”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服务攻坚季,进一步强化供需精准对接,多渠道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创业。
   五是大力开展就业培训保稳定就业。为提高就业质量和稳定性,实施技能辽宁行动,出台12项具体举措,会同省财政厅按季度发布急需紧缺职业(工种)需求目录,促进技能培训与企业需求协调联动,引导各类培训资源根据目录开展培训,推动各类重点群体参加目录培训、尽快上岗就业。截至7月底,全省共开展各类培训52.9万人次,发放补贴1.6亿元。今年9月下旬,还将举办以“强技能 兴辽宁 创未来”为主题的辽宁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预计全省将有100万人次参加训练、选拔和比赛,其中将有4000余名选手参加省级决赛,是即时比分举办赛事规格最高、竞赛项目最多、参赛规模最大、技能水平最高的综合性全省职业技能大赛。
   六是严防规模性失业风险保就业大局稳定。紧盯5500户重点企业,持续强化失业监测,完善裁员节制机制,落实规模性裁员报告制度,指导各地研究储备一批应对各种突发风险的政策工具包,加强政策供给,稳定就业岗位。疫情缓解后,省厅及各市人社部门班子成员带队走基层,督促政策落实,摸排风险隐患,深入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指导企业妥善处理劳动关系、把职工稳在岗位,今年全省未发生规模性失业问题。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对民生保障工作提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年初确定的各项就业工作目标不动摇,持续发力、拼搏进取,坚决维护全省就业大局稳定,为推动共同富裕,实现百姓“幸福梦”作出新的贡献,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辽宁广播电视台记者:
请问,目前即时比分学前教育发展总体情况如何?“十四五”期间,在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方面,即时比分将采取哪些举措?
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国林: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发展,坚持学前教育公益普惠的基本方向,在扩大普惠性资源、完善保障机制、强化规范管理、提高保教质量等方面采取措施,努力构建普惠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普惠性学前教育的需求。截至2021年底,全省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为93%,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48.3%,普惠率达到87%,有效解决了“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十四五”期间,即时比分将积极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是启动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继续大力发展公办园,通过新建公办园,利用中小学闲置校舍,接收军队、国有企业停办的幼儿园等方式,实现全省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全覆盖。积极扶持鼓励普惠性民办园发展,逐步引导和鼓励民办幼儿园提供公益普惠、安全、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服务。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回头看”,健全配套园建设管理制度,完善政策扶持和监管机制,持续向深向实向细推进配套园治理工作。
   二是提升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质量。完善幼儿教师培养体系。健全省、市、县、校四级联动的培训体系,实行幼儿园园长、教师和教研员定期培训制度,开展园长岗位任职培训,实施五星幼儿园园长“头雁工程”,开展薄弱地区园长教师“青蓝工程”,做好学前教育送教下乡培训,加强师德师风全员培训。
   三是深化幼儿园教育改革和学前教育教研改革。继续扎实开展安吉游戏试点工作,做好实验区和试点园的经验总结和推广工作,发挥好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全面构建幼小衔接机制,开展幼小衔接典型案例遴选,强化幼儿园和小学深度合作,切实提高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制定《辽宁省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指南实施意见》,修订完善幼儿园评估定级标准,将各类幼儿园全部纳入质量评估范围,逐年提高星级园数量。
辽宁日报记者:
社会救助是民生保障的重点环节,想了解一下,目前,即时比分困难群体保障标准是多少?在社会救助工作方面有哪些新政策????
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茂彦: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民政部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秉承“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切实兜住兜准兜好民生保障底线,持续提高困难群体救助保障标准。2022年7月1日提标后,城市、农村低保平均标准分别达到727元/月、6754元/年,增幅3.1%、10.6%;城市、农村特困人员基本生活平均标准分别达到1176元/月、771元/月,增幅1.4%和4.6%;孤儿(含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集中、分散供养保障人均标准分别达到2178元/月、1806元/月,增幅6.4%、10.9%;60年代精简退职职工补助标准分别达到656元/月、614元/月、569元/月和525元/月,增幅5%,城乡之间、地域之间救助差距进一步缩小。
  2020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次年6月,即时比分出台了《贯彻落实〈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若干措施》,努力构建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救助、急难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综合新格局。近年来,省民政厅相继出台了《辽宁省最低生活保障、低收入家庭对象认定办法》《辽宁省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低收入家庭审核确认操作规范》及《辽宁省临时救助操作规程》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进一步规范低保、低保边缘家庭救助审核确认工作,优化审核审批程序,完善急难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扩大临时救助对象范围,将急难型救助对象覆盖所有公民,全面提升了救助帮扶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同时,2021年,省民政厅开展了“走进困难家庭 倾情解忧暖心”专项行动,组织全省民政干部入户走访困难家庭,及时发现并解决困难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今年开始,我们将常态化开展此项行动,截至目前,全省走访困难群众共计972477人次,解决问题38247件,切实将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及时送到困难群众的心坎上,有效提升困难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沈阳晚报记者:
新时期卫生健康工作方针提出坚持“预防为主”,十年来,即时比分重大疾病预防控制水平不断提升,人均预期寿命不断提高。请介绍一下即时比分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在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方面有哪些做法和成效。
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陈艳兰:
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对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维护经济社会稳定意义十分重大,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疾控体系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协同,防治结合,综合施策,在严重威胁全省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疾病防治方面成效显著。
   一是体系和能力建设得到加强。目前,全省共有省、市、县三级疾控中心118家,专业技术人员5489人,依托各级医院以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构建起城乡一体、上下联动、功能完备的疾病预防控制网络。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覆盖所有医疗机构,核酸检测、现场流调、应急处置能力等在疫情防控中经受了锻炼和检验,得到了大幅提升。
   二是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治成效显著。全省法定传染病报告率总体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全省结核病年报告发病率降至48.2/10万,艾滋病保持低流行水平。建成疫苗全程追溯体系,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率持续保持在90%以上,全省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实现了消除新生儿破伤风和乙肝控制目标。大骨节病、克山病和燃煤污染型氟中毒均实现消除目标。
   三是慢性病防治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建立全省慢性病防控协作平台,形成了上下联动、防治结合的慢性病防治管理体系,积极推进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等四类重大慢性病早防、早筛、早诊、早治。深入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倡导“三减三健”等健康理念,全省创建各类健康支持性环境共计2944处。免费为全省适龄儿童提供口腔健康检查和实施窝沟封闭,累计受益儿童近百万人。
   四是精神卫生工作纳入法治轨道。今年5月31日通过《辽宁省精神卫生条例》,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强化精神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提高精神障碍患者收治率和降低精神障碍患者医疗费用负担等工作要求,为即时比分精神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法治保障。开通了全省统一的心理援助热线96687,推动扩大心理援助工作。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覆盖全部县区,规范管理率等各项指标均有提升。
  下一步,即时比分将全面落实疾控体系改革各项要求,健全预警响应机制,提升综合防控能力,加快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为维护全省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辽宁广播电视台记者:
“双减”政策实施一年以来,即时比分在规范校外培训机构行为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国林:
即时比分在规范校外培训机构行为工作中,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充分发扬斗争精神,锚定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目标,从健全机制、强化监管入手,综合施策,从严治理校外培训机构。
  一方面,强化“沉底”监管。推行“四管一减”做法,一是管住人员,通过开展从业人员全面清查整治,对从业人员招用条件、招用程序、从业禁止等方面问题开展排查,盯住重点人,明确准入门槛,从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标准、违法犯罪禁入等方面划定从业“红线”,全面净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队伍。二是管住资金,省教育厅联合九部门制定预收费资金监管工作指引,严防“退费难”“卷钱跑路”等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发生,推动全省校外机构预收费资金全面全额纳入监管。坚持校外培训公益属性,制定校外培训收费监管工作的系列文件,开展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乱收费专项治理,全省各地全部制定学科类培训机构政府指导价,坚决遏制培训机构过度逐利行为,有效减轻家庭教育支出,维护群众利益。三是管住教材,省市县三级均组建由高校专家、中小学教研员、一线教师组成的学科专家审查委员会,组织开展培训材料专项清查,严把教材入口关、质量关。四是管住广告,组织开展校外培训机构违法违规户外广告牌匾专项清理行动,紧盯重点地段、重点场所,清理机构牌匾等违法违规广告,遏制宣传乱象,有效缓解群众焦虑。大力压减机构,通过日调度、日通报、日点评和约谈等方式,压实属地属事责任,大力推进机构转型、注销,全省义务教育阶段线下学科类培训机构全部压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校外培训负担。
  另一方面,严打“隐形变异”。创造性采取多种举措破解校外培训点多面广、隐蔽性强的“堵点”“难点”。一是构建“网格化”监管体系,建立街道、社区、网络员三级“网格化”动态排查和“吹哨”报到机制,实现日常监管“无死角”。二是发挥社会监督作用,聘请人大代表、社区工作人员、媒体记者等不同群体担任即时比分“双减”社会监督员,形成监管合力。三是推进监管智能化,指导各地利用“智慧管理平台”“智慧管理APP软件”等智能手段,全方位精准监管校外培训机构及“隐形变异”培训行为,实现监管方式跨越升级。四是强化综合执法,多部门联合行动,加大查处力度,对违法违规行为亮剑执法,动真碰硬,校外培训市场秩序得到有效规范。与此同时,在全省开展中小学在职教师违规有偿补课开展专项治理,巩固师德专题教育成果,有效杜绝各类隐形变异违规培训现象。
香港商报记者:
急诊急救能力体系建设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生命线”,是深化医改、推进健康辽宁建设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近年来,辽宁省卫生健康委着眼群众“急难愁盼”,全力推进提升医疗机构急诊急救能力建设,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严峻的防控形势下,急诊急救工作力度持续加大,急诊急救能力不断提升。请问即时比分在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促进急诊急救高质量发展方面采取了哪些有力措施,取得了哪些显著成效?
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陈艳兰:
急诊急救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就医感受,是卫生健康部门保障和服务群众健康的重要窗口和载体。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国清书记做出批示指示,提出明确要求。我委将其作为重中之重的任务来抓,全系统动员,多环节发力,补强短板,整改问题,提升能力,推进院前院内急诊急救高效闭环衔接,取得明显成效。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优化制度流程,提高急诊急救服务效率。所有二级以上医院加强急诊室硬件建设,统一急诊引导标识,建立快捷转运通道,完善布局流程,按标准配备抢救、转运设备,全面规范管理制度。97.6%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245家二级以上医院急诊配备无障碍、便民设施等,急诊服务效率显著提高,病人就医体验极大改善。
   二是配强医护力量,提高急诊急救能力水平。即时比分持续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在岗急诊医师近4000名,固定医师比例达75.9%;在岗急诊护士近6000名,固定护士比例达92.8%。开展院前急救能力培训和急诊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岗位聘任、绩效分配、职称晋升等方面对急诊医务人员给予倾斜。
   三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急救转运能力显著提升。为满足新冠肺炎患者救治需要,全省统筹为14个地市配备了300辆负压救护车,显著提升了全省急救转运能力,提前完成国家提出的目标。
   四是推动“五大中心”建设,构建急危重症救治体系。胸痛、卒中、创伤、重症孕产妇救治和新生儿救治等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建设,目前已建成342家,覆盖全省各市重点县区。全省“120”院前急救平均反应时间缩短至15分钟内。通过打造院前“120”高效急救、院内急诊科规范抢救、后续“五大中心”无缝衔接的急诊急救体系,为急危重症患者编织了一张“挽救生命之网”。
  下一步,省卫生健康委将继续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全力推进急诊急救能力建设专项行动为突破口,全面提升全省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努力打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为保障全省人民健康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外宣新闻处处长张健: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现场提问就到这里。请各位媒体记者做好本场新闻发布会的宣传报道工作。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版权所有:即时比分 主办单位:即时比分办公厅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9号 邮编:110032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372号 网站标识码:2100000037
ICP备案序号:辽ICP备05023109号 联系邮箱:mhwz@yaoyejob.com

微信公众号

政务微博